公益频道>>公益普法>>

扶贫新兵:4个月,看到280万驻村扶贫干部创造的减贫奇迹

2019-11-05 19:13:15 来源:燕赵她志愿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河北省妇联在张家口市宣传区深井镇李家庄村的驻村工作队有4个队员,今天我们认识最后一位,也是“最新”的年轻队员——任喆。她毕业于北京大学,也是一位高材生哦!

晚上十点,省妇联驻张家口市宣化区深井镇李家庄村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们关掉村委会的灯、熄掉炉子,走上回“家”的路——那是她们在村里租住的一处民房。

今年李家庄村的双基工程建设使得村内多出了八十余盏路灯,这让夜路不再像从前那么难走,脚边时不时一闪而过的黑影也不再使人害怕,那是大晚上出来溜达的野猫。

“难免会焦虑,毕竟是国检省检这种大事,感觉心情有点像高考前,有时候做梦都是在开会。”任喆告诉小编,而同行的宋书记、队员小宇和雅婧就显得淡定多了。回家的路上,她们聊的仍然是当天的工作进度与明天的工作安排,谈笑之间不减认真。

2019年7月,任喆刚刚选派到李家庄村,成为省妇联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新成员。来村的第四个月,她与她的领导同事们一起,迎来工作队每年最关键的考验:省级与国家级扶贫工作考核。

每到这时候,没人会抱怨加班,从睁眼到睡前每一分钟都是工作时间,所有人都在全力以赴、日以继夜,为的就是把李家庄村的扶贫工作做个最完美的总结。

“这里和在机关工作的感觉不太相同,机关里更多是从省级层面做顶层设计,更容易站在一个全局性的视角看问题。在村里,接受镇上、区里以至于市里的工作安排时,能很清晰地看到一项政策在实施阶段是如何被一层层落实的。地方上又是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本地的工作方案。这是非常难得和宝贵的经历,让我对‘接地气’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不是只要住在村里,吃着农家饭,干着农活就叫接地气。这几天我们重点是核算贫困户收入、整理贫困户享受政策、了解村内项目扶贫的来龙去脉,但这只是我们驻村工作的一部分。从最基础的层面了解国家政策的落实情况是真的让我‘接了地气’,真正领悟了‘减贫奇迹’背后280万驻村扶贫干部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她这样感慨道。

回家路上,她们偶遇邻居,任喆熟练地用本地话和他们打招呼,喊着“大爷”“大娘”。

她是个地道的张家口人,但在来扶贫之前却从未听说过“深井镇”。

“我问家里人的时候,只有奶奶了解深井,还能说出来深井的土豆最好吃,让我给她‘代购’”,她笑说。来到深井,就像是对“张家口人”身份的一次追溯与回归,为她回到河北、建设家乡的心愿写下了更深刻的注解。

刚来的时候,她能听懂本地话却不会说,在村民们聊天时每有疑问却羞于开口,总觉得普通话有点违和。彻底打入群众中去,还要多亏了她刚来时参与的一个重要项目:对儿童之家的提档升级。原有的儿童之家设备和书籍都很丰富,工作队将布局重新整理,增加了自由游戏区和阅读区,在墙面加上了许多有童心有美感的装饰,从挑选到搬运到粘贴和安装,都由队员们一点点完成。

升级后的儿童之家正式开放前,工作队邀请了很多村里的孩子和家长前来测评,时常来玩的孩子们是任喆在村子里结识的第一群朋友,她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孩子们也亲亲热热地叫她“姐姐”或“老师”,通过孩子们她认识了很多村里的大哥大姐。

如今美丽庭院创建活动热烈开展,入户探访更加频繁,不时举办的妇女群众座谈会、交流会、儿童之家“美丽庭院”主题活动更使她融入了村民们日常生活的节奏里。

这段短短的经历使她颇有感慨,语言其实不是问题,说哪里的话都不妨碍她们成为一个好的扶贫干部,真正的距离并不是在语言上而是心理上,当和村民们熟悉起来,成了朋友、亲人,不熟练的本地话也敢说了,不“和谐”的普通话也不怕用了,说什么话都是一家人之间的知心话。

繁忙的工作之余,她也会为邻居的孩子补习功课。从儿童之家的建设到法治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扶贫要扶智更要扶志”是工作队每个人铭记于心的守则,如今村里的贫困发生率已经降到历史至低点,昔日的贫困户们也都安居乐业,但村里还要继续发展产业,跟随着乡村振兴的政策指导前行,她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

总有人说,你们四个女孩子驻村工作,实在太辛苦。但性别从来不是完成工作的障碍,恰恰相反,对扶贫工作的担当与付出,280万驻村干部每人都不少一分一厘,我们更希望借助这个机会打破乡村文化中对性别的刻板印象,鼓励更多女性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成为无惧艰险的“追梦人”,成为“建功新时代”的“半边天”。

来源:燕赵她志愿
责任编辑:王立坤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